【"濕"情畫意的選酒法】~酒種對濕氣的影響
繼【吃米好還是吃麥好】的系列文,我們可以歸納出「白米排濕,小麥釀濕」的原則,哪這些穀物釀成的酒,相較於其他水果類釀造酒對體質有甚麼影響呢?
(本選酒法是基於阿銘師長年觀察嗜酒患者們、解酒經驗、以及自身與其他中醫師的"人體試驗"分享,無業配。)
阿銘師將飲酒後,導致脾胃痰濕的程度姑且稱為「生痰(濕)指數」。要記住的是,「凡酒類必免不了產生痰濕」,只是程度高低,「生痰(濕)指數」低的酒喝多了還是會濕氣太重傷身,請勿因故酗酒。
【「生痰(濕)指數」原則】
1.「生痰(濕)指數」由低而高:
米釀造酒<高粱、麥釀造酒<水果釀造酒<<氣泡類
2.越冰,越容易生痰濕。
3.酒精度越高,越傷胃,可能產生其他途徑,比如火氣、濕熱、寒上加寒……依個人體質差異。
由以上三個原則,取幾個國人常飲用的酒種比較「生痰(濕)指數」:
清酒<高粱酒≅威士忌<葡萄酒<<啤酒+氣泡類葡萄酒(香檳、cava、prosecco、Crémant…)
由於原則2.,溫熱的清酒(燗酒)比適合冷飲的清酒「生痰(濕)指數」更低。所以筆者偏好純米酒、本釀造,適合冰飲的純米大吟釀及大吟釀,偶爾喝而已。
威士忌部分,一干中醫師體驗之下,單一純麥與調和式威士忌沒有太大差異,但「島嶼系」(艾雷島、Talisker…)「生痰(濕)指數」稍低,也是筆者所偏愛。
葡萄酒容易產生一個誤解:「紅酒偏熱白酒偏涼」,其實紅、白酒「生痰(濕)指數」差不多,只是風味上,紅酒適飲溫度(14~18°C)略高於白酒(7~10°C)。紅酒沒有比較補血也沒有比較熱,體寒體濕的朋友們請不要誤解而喝免驚,只會越喝越腫越痛。
啤酒雖然酒精度低,不過很容易釀濕氣,可能因為麥類、或是啤酒花(又稱蛇麻,味苦微涼),氣泡類的也容易傷胃。
高粱酒由於年份影響勾兌與釀製法,個人經驗「生痰(濕)指數」約略低於麥類釀造酒。而高粱耐旱耐澇,筆者尚未深入研究。
【生痰指數高一定不好嗎?】
阿銘師說過,沒有絕對的好壞,只有適不適合。雖然體質濕,但某些場合避不了要喝酒的,可以選清酒、威士忌……;最近比較有運動、睡眠較充足、大便又比較成條,喝些生痰指數高的酒無妨;或是最近常喝葡萄酒,就少吃麵食、早睡多運動消痰濕……而「一方水土一方人」,在歐、美、日偏乾燥地區或季節流行葡萄酒、啤酒很正常。
防疫期間少外出,小酌怡情免不了,本文給大家一個參考來方便管理自己的健康,在健康與放縱間取得一個平衡,養生是為了適當地匪類。如有疑問可以與您的家庭中醫師参詳。
=========
後記1:阿銘師觀察網上的武漢肺炎中醫群治療報告,重症患者幾乎都是偏「痰濕」的體質,謹以此文給一些「講不聽」的民眾參考。
2.筆者擁有中西醫師執照、ISA國際侍酒師協會認證執照。
【吃米好還是吃麥好】
之一 原來古代中醫這樣看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195565221223107/posts/644046586374966/
之二 天性生藥性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195565221223107/posts/644109746368650/
之三 一方水土一方人
https://m.facebook.com/story.php?story_fbid=645734979539460&id=195565221223107
之四 順天應地 寶命全形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195565221223107/posts/648655765914048/